川菜文化网川菜文化网

弘扬川菜文化
传承川菜技艺

烹饪文化

美食典故

苏轼狱中食鱼蚱因祸得福

阅读(0) 赞()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诩“老饕”的大诗人苏轼。爱食鱼蚱而因祸得福的故事,在宋代已流传。《宋史•苏轼传》曾记,苏东坡在知湖州(今浙江吴兴)的时候,“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就写了些诗托讽,自认为

美食典故

东坡羹与大文豪老苏的渊源

阅读(0) 赞()

大文豪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东坡自谑为“老饕”,即爱吃、贪吃之人。苏东坡著《老饕赋》云:“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老饕”一词,由“饕餮”演

诗词歌赋

诗人冯家吉《成都竹技词・咏麻婆豆腐》

阅读(2) 赞()

原诗曰:“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扒其历史,究其典故:麻婆豆腐,是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小饭店店主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之妻刘氏所创制。刘氏面部有麻点,人称陈麻

诗词歌赋

七律---诗咏川菜

阅读(3) 赞()

原诗曰:腌腊煸熏爆溜滑,甜酸咸苦香辣麻。坡煨焖东坡肉,太白清蒸太白鸭。诗圣临厨烹蜀笋,文君下灶炒川虾。百馐百味百盘馔,一菜一格一品花。
注:川菜风味包括重庆、成都和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

诗词歌赋

唐代诗人张籍《成都曲》

阅读(2) 赞()

原诗曰: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中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成都的风物人情和当时四川饮食的丰盛。

诗词歌赋

清代李调元《题青社酒楼》

阅读(0) 赞()

原诗曰:小桥斜枕碧溪流,新柳依依蘸小沟。班竹笋香供夏馔,来牟麦老当秋收。诗中可见蜀中夏日以竹笋为馔佐酒的风貌。“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班竹”:四川人对青竹之类的称呼,非著名的湘妃竹那种斑

诗词歌赋

清代李调元《席上奉酬二律》

阅读(2) 赞()

原诗题为《什邡宁湘维(锖)明府招饮席上奉酬二律》。诗中有:“美酿倾牛乳,佳肴煎鳖裙”句,可知清嘉庆时,川中人宴客,以鳖裙(今称裙边)为饷客佳肴。

诗词歌赋

清代李调元《入山》

阅读(0) 赞()

原诗有“父老知我至,招呼相逢迎”,“烹鸡冠爪具,蒸豚椒姜并”之句。此诗可见是时四川乡间炖全鸡和蒸猪肉以椒、姜作调味的传统风格。

梦粱录
烹饪著作

梦粱录

阅读(1) 赞()

南宋吴自牧著。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书全仿《东京梦华录》之体,所记南宋郊庙宫殿,下至百工杂戏之事,委曲琐屑,无不备载”。全书共二十卷。卷十三记团行、铺席、夜市等;卷—十六记茶肆、酒肆、分茶酒店、

川菜文化

川菜味型: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

佚名 阅读(2) 赞()

  川菜的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是什么呢?三香乃葱、姜、蒜,三椒乃辣椒、胡椒、花椒,三料乃醋、郫县豆瓣酱、醪糟。炒菜需有葱姜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三椒却是真理之上的翻新,是味的进一步扩充,四川人尤其把这三椒的花样弄得别出心裁,产生了七滋八味,创造了世界闻名的川味。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辣、香、咸。八味是指:鱼香、麻辣、酸辣、干烧、辣子、红油、怪味、椒麻。九杂是指用料之杂。

川菜文化网 弘扬川菜文化 传承川菜技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