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简介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营养价值
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营养素丰富,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磷、钙等)、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营养结构也较合理,有“地下苹果”之称。
它所含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比苹果高得多:
1、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
2、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
3、钙、磷、镁、钾含量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尤其是钾的含量,可以说在蔬菜类里排第一位。
4、富含大量碳水化合物,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
5、土豆的皮富含绿原酸和硫辛酸。绿原酸有抗氧化和抗癌的功效,硫辛酸可淡斑、防止皮肤老化。
6、含有能够帮助预防老年疾病的膳食抗氧化剂以及有大量的优质纤维素,有预防便秘和防治癌症等作用。
食用功效
1、补充营养、可作主食: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钙、钾等微量元素,且易于消化吸收,营养丰富。
2、和中养胃、健脾利湿:土豆含有大量淀粉以及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3、宽肠通便:土豆含有大量膳食纤维,能宽肠通便,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防止便秘。
4、降糖降脂、美容养颜:预防心血管和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的弹性,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土豆同时又是一种碱性蔬菜,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中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5、利水消肿:土豆所含的钾能取代体内的钠,同时能将钠排出体外,有利于高血压和肾炎水肿患者的康复。
6、减肥:每148克土豆产生的热量仅为100卡路里,能有效控制人们日常饮食中脂肪总量的摄入。
7、美容护肤:土豆有很好的呵护肌肤、保养容颜的功效。
适用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尤适宜低蛋白饮食的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食用。
禁忌人群
无禁忌人群。
选购技巧
1、看形状:圆形的马铃薯属于粉质马铃薯,适合用来做沙拉或土豆泥;而细长的五月皇后品种则属黏质,不容易煮烂,适合用来做咖哩。表面过于凹凸不平的避免购买。
2、看表面:挑土豆要挑表皮光洁的,芽眼较浅的。这样的土豆好削皮,土豆利用得完全。要尽量挑选肥大而匀称的土豆,表皮无干疤和糙皮,无病斑、虫咬和机械外伤,不萎蔫、变软,无发酵酒精气味的最好。
3、看颜色:要买黄皮的土豆,黄皮土豆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含有胡萝卜素,口味较好。另外,还要注意皮层变绿的土豆不要购买和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龙葵素有毒性,加热也不会被破坏,吃了会中毒。
储存简述
1、土豆存放在阴凉处即可,不可放在阳光下暴晒,也没必要放在冰箱里,温度过高会导致土豆生芽或腐烂,温度过低土豆易冻伤不能食用。
2、土豆在常温下保存,不需经过清洗,可以将马铃薯与苹果摆在一起,由于苹果会释放一种使其它蔬果老化的乙烯气体,可以抑制马铃薯发芽。
3、土豆要放在黑暗的角落,否则表皮变绿,食用后可能中毒。
其他相关说明
1、发芽土豆吃不得土豆发芽后,芽孔周围就会含有大量的有毒龙葵素,这是一种神经毒素,可抑制呼吸中枢。最好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如要食用须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层,再用水浸泡2个小时,煮食时间也须长一些,发芽面积大、芽眼多的土豆最好丢弃不用。
2、绿皮土豆吃不得绿皮土豆其生物碱毒性大大高于土豆芽眼窝的毒素。土豆生芽,只要抹去芽胚,把皮刮掉,就可以食用。而绿皮土豆则不可食用。如果吃土豆时口中有点发麻的感觉,则表明该土豆中还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中毒。
土豆的认识与选购
土豆作为日常食用频率非常高的蔬菜,以其多变的口感和丰富的烹饪方法而广受大家的喜爱。土豆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种类也非常的多样,称其为国民蔬菜当不为过。
土豆在市场中到处都是,可你知道如何挑选味道更好、质量更佳的土豆吗?
1.看形状圆形的马铃薯属于粉质马铃薯,适合用来做沙拉或土豆泥;而细长的五月皇后品种则属黏质,不容易煮烂,适合用来做咖哩。表面过于凹凸不平的避免购买。
2.看表面挑土豆要挑表皮光洁的,芽眼较浅的。这样的土豆好削皮,土豆利用得完全。要尽量挑选肥大而匀称的土豆,表皮无干疤和糙皮,无病斑、虫咬和机械外伤,不萎蔫、变软,无发酵酒精气味的最好。
3.看颜色要买黄皮的土豆,黄皮土豆外皮暗黄,内色呈淡黄色,淀粉含量高,含有胡萝卜素,口味较好。另外,还要注意皮层变绿的土豆不要购买和食用。因为其中含有的龙葵素有毒性,加热也不会被破坏,吃了会中毒。
土豆的营养成分* 每100克含量数(仅供参考)